系统侠官网 - 最好的电脑系统下载网站!

  • 软件介绍
  • 人气下载
  • 下载地址
  • 网友评论

那个时期的风云人物,不是身败,就是名裂

严嵩是受害者,海瑞只能当摆设,张居正谋国不谋身。明中叶百年,奇葩的君,无奈的臣,苦难的人。易中天中华史 第二十二卷:严嵩与张居正一书主要讲的是从嘉靖到万历,明中叶百年权斗史,通俗写史笔法可以拿来教新闻写作,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浅白易懂而又不失起码的严肃,读来畅快。

严嵩与张居正中华史电子版pdf免费版

严嵩与张居正电子书图片预览

图书亮点

朱元璋成功实现了王朝私有化,在他架设的舞台上,政治剧终于被演成了家庭伦理剧。在这出悲喜剧中,聪明如严嵩也是受害者,清廉如海瑞只好当摆设,帝王师与实干家张居正,只侥幸逃过开棺戮尸的下场。

在第22卷"中华史"中,易中天先生尝试回答:这一切是为什么。他用一以贯之的严谨态度,更上层楼的生动笔触,尊重人性之复杂,拒绝"昏君""奸臣"之简单化标签,还历史人物一个公道,并且尝试回应那个更为庞大的问题:

大明衰于何时,亡于谁手?

内容简介

在明代皇帝中,嘉靖是*长袖善舞的。他既能够保证大权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首辅走马灯般更替,直到严嵩上台。终其一生,严嵩都只是宠臣而非权臣。他虽然害人不浅,却终归被嘉靖皇帝坑了。几经沉浮的海瑞更反映出一个怪现象:谁都知道海瑞是清廉的,但几乎谁都要孤立他。孤独的海瑞甚至不能辞职,只能当作活化石供在南京,作为帝国推崇道德的招牌。张居正则更为复杂,他趁着皇帝年幼,抓紧推行改革,到头来却以差点被开棺戮尸收场。*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教育者,他是失败的;作为改革者,也是失败的。万历帝三十三岁以后就不再视朝,躲在深宫悄无声息。阁臣爱见不见,奏章爱批不批,他到底干了什么呢?大明是否如后人所说,亡于万历而非崇祯?

关于易中天

易中天

1947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

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易中天中华史"。

已出版作品:

《易中天中华史》(1-21卷)《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全6册)

《易中天谈美》《艺术人类学》《美学讲稿》《品三国》《先秦诸子》《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闲话中国人》

《品人录》《大话方言》《读城记》《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国人的智慧》

《帝国的惆怅》《帝国的终结》《费城风云》

严嵩与张居正在线阅读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初一,海瑞下狱。[1]

当时的海瑞职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官阶正六品。这样的事务官在京师可谓多如牛毛,海瑞却有些特别——他并没有考中过进士,之前的官职则只是正七品的知县。因此照理说原本只能在边远贫穷的小县调来调去,哪里能够成为京官还进了户部?而且算起来还可以说是升了两级。[2]

原因就更奇怪,居然是他敢于顶撞上司。

被海瑞顶撞过的上司不在少数,其中最有名的是胡宗宪和鄢懋卿。胡宗宪在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抗倭总督,三十六年兼任浙江巡抚,而海瑞在次年到浙江淳安县做知县,正好是胡宗宪下级的下级,中间隔着严州的知府。[3]

可以说,胡宗宪是海瑞最不能得罪的。

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位于江苏省高邮市,是中国邮驿“活化石”,也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图为1995年发行的特种邮票。

何况,这位封疆大吏还官风凌厉,气势逼人,境内官民无不凛然畏惧。海瑞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某一天,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耀武扬威,颐指气使,对驿站的款待百般挑剔,还把驿丞倒吊起来。海瑞也毫不客气,立即下令将其拘捕,胡公子随身携带的数千两银子也没收充公。

抓了人以后,海瑞一本正经地派人快马加鞭给胡宗宪呈上一份公文,声称久闻总督大人节望清高,爱民如子而教子甚严。所以此人必系假冒,其随身所携也必系赃银。胡宗宪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却只好自认倒霉,不了了之。[4]

用同样的办法,海瑞又对付了鄢懋卿。

嘉靖三十九年三月,鄢懋卿以左副都御史的身份,奉旨巡视浙江等地盐务。依明代制度,中央政府的最高监察机关是都察院。长官叫都御史,正二品,又叫总宪。副长官叫副都御史,正三品,又叫副宪。副宪原本位高权重,又是钦差大臣,请问有谁敢惹这个家伙?拍马屁都唯恐不及。

当然,身为监察官员,鄢懋卿也要做官样文章,便装模作样明发通令,声称本院素性简朴,不喜逢迎,因此凡饮食供帐俱宜简朴为尚,毋得过为华奢,靡费里甲。地方官接到宪牌无不会心一笑,很少有人把这些话当真。

海瑞却在鄢懋卿将到未到之际,规规矩矩地上了一个写着“严州府淳安县知县海瑞谨禀”字样的禀帖。禀帖先是照录鄢懋卿的通令原文,接着又说据悉钦差大人所到之处,接待逢迎与宪牌所言完全两样。每桌酒席耗银三四百两,小便器也要用银子打造,厕所里都挂着绫罗绸缎,等等。

接下来海瑞表示,自己完全被弄糊涂了,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欲从宪牌,则惧招尤;欲从传闻,则恐违宪意。因此恳请大人明示,到底怎样做才对。鄢懋卿看了禀帖,一肚子火气发作不得,只好不过严州,绕道而去。[5]

这可真是有理有力有节,堪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鄢懋卿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事实上他也想方设法实施了打击报复。只不过海瑞洁白无瑕,并无差错,鄢懋卿的后台老板严嵩却轰然倒台。中国古代官场历来就是以人划线选边站队的。严嵩和鄢懋卿既然被确定为奸贼,反对他们的也就一律都是好官,何况海瑞还是以卑微之职对抗令人谈虎色变的权臣。这样的英雄如果不能加以表彰,委以重任,不但是帝国的奇耻大辱,更是吏部的严重失职。[6]

于是,严世蕃被捕下狱一个月前,海瑞升官。

户部主事是一个不大不小、不上不下的职位,甚至不必每日到部办公,主要任务是积累做官的资历。海瑞却是认真负责的人。没有小事可做,也就只好去琢磨大事,而帝国的现状又实在堪忧。深思熟虑之后,他那份著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便摆在了皇帝的御案之上。[7]

这时严世蕃已经死了七个月,内阁首辅早是徐阶。然而朝政依旧糜烂,风气也依旧腐朽,到处都是马屁精,说真话的凤毛麟角。海瑞认为,根本原因是朝野上下对皇帝都已经失去信心,个个离心离德。用他的原话说就是:

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那么,信任危机因何而起?

当然是因为嘉靖太不像话。二十多年不上朝,反倒任意怀疑甚至屠杀臣僚,这是不君;听信术士谗言,跟亲生儿子面都不见,这是不父;与皇后分居,躲在西苑炼仙丹,这是不夫。三纲五常,居然一纲都谈不上,说得过去吗?

上梁不正下梁歪。原本应该成为道德楷模的皇帝竟昏聩多疑,刚愎残忍,自私虚荣,就只能造成“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的局面。难怪老百姓要说嘉靖这个年号的意思,就是“家家皆净”了![8]

啊!直接打脸啊?

严嵩与张居正读后感

严嵩与张居正,从嘉靖到万历,不同的首辅不同的皇帝,从嘉靖从安陆到北京开始,到万历见了朱元璋,明朝的马车在死气沉沉的旅途中,终于要驶向悬崖,只不过车上的人不知道而已。也许海瑞,张居正看到了,可这辆马车,已经拉不住了,即使能拉住,车上那些既得利益者,安于现状的,目光短浅的,又岂能容得了?所以海瑞打击贪腐,纵使自身硬如钢铁,也只能被供上神佛,所以张居正改革,得罪了全世界,最终身死名灭。自此以后,怕是更没人拉的住了。退一步来讲,明朝皇帝独权下,又有谁能拉的住呢?两代皇帝,爷爷如提线木偶般地把持住主要权利机构,几十年不上朝,孙子却没学会精髓,却钻了空子,几十年不上朝,任由百官空缺,理由仅仅是不想被人管?而这又说明了,明朝政治之无聊——之前张璁,夏言,严嵩,徐阶等先是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又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清宫戏火爆之前就喜欢《明史》了,当年明月刚开始要火的时候,就坚定地成为了“明矾”。Pad上的《大明王朝1566》和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都一直不曾远离自己的睡前时光。很多人说因为清宫戏烂大街了,所以“明史热”开始了,“明矾”们的说法则更简单粗暴——“明史热”就是《明朝那些事儿》引发的。这些年走走停停,回过头来看看,清宫戏虽然热了很久,但清史却一直没有如明史这般长久火热下去,这其实还是有深层的原因的。

若论宫廷戏份,明朝绝对不逊于清朝,然而明朝与清朝最大的不同却在于,那是一个“士子梦”最后绚烂的时代。终明一朝,“文官集团”一直是一个确确实实存在的庞大存在,不仅庞大而且强大。十年寒窗的士子们,他们有着点燃己身理想主义的可能,他们依然充满激情和冲动,所以前朝的戏份依然占据重头。相比之下,由明入清之后,虽然前朝依然是政治博弈理所当然的舞台,但“文官集团”这种存在已经在八旗入关的大背景下消弭殆尽了,政治舞台的重心当然也就后移了。

也就是说,清宫戏虽然让我们觉得扣人心弦、浪漫满屋,但似近实远,而明史虽然让我们感到荡气回肠、浩然宏大,却似远实近。因为,清宫戏更像西洋景,我们看的是热闹,但明史却像一面镜,我们见的是自己。也许,正是因此,易中天先生近年写中华史,触及到明朝部分后,才会将严嵩和张居正放在一本书里。《严嵩与张居正》是易中天中华史的第22卷,主要人物是明朝非常著名的这两位人物,背景则是嘉靖到万历这段非常特殊而著名的历史时期。

说严嵩和张居正是《明史》中“非常著名”的两位人物,这已经非常谨慎和低调了,笼统地说他们俩“最著名”其实也没啥。严嵩和张居正的“分量”不用多言,严嵩很“抢眼”啊,一部《明史》三百三十二卷,二十四史里卷数仅次于《宋史》,记载269年间的无数人物,但有资格进入《奸臣传》的只有六个人,他们是胡惟庸、陈瑛、严嵩、周延儒、温体仁和马士英。而张居正自不必说,咱们从小就在历史课本里熟读他的事迹,那是“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啊,是名臣中的名臣。

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要把处于明史“两级”的代表人物放在一起来写?因为,很多人、很多事并非我们开始时想象的那样简单,就像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成熟,我们也会渐渐知道生活和人心也并非是表面的模样。严嵩和张居正确实是处于“两级”,他们“奸臣”和“名臣”的定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易中天和黄仁宇等人做的事情,是让更多人学会去立体和辩证地看待我们的历史。

如果我们穿越回大明王朝,碰巧遇见青年时代的严嵩和张居正,也许我们会瞬间变成他们的小迷弟或小迷妹。严嵩和张居正都属于那种标准的“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却要拼才华”的男团主打级人物。严嵩史称其身材修长,是个大个子,而且大眼睛,目有神,声音洪亮有磁性,整体给人玉树临风、阳光向上的感觉。张居正就更不用提了,明朝出了名的大帅哥,帅到坊间一直风传他迷倒了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

我们不但艳羡他们的颜值身材和从来不缺的女人缘,更对他们无法低调的天才佩服得五体投地。严嵩和张居正都来自普通人家,从两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确实是“士子梦”的标准版。我们都知道张居正是“神童”出身,13岁就考中了秀才,却一直忽略了隔壁“少年班”的严嵩同学。在“神童”这个职业里,严嵩同学甚至比张居正还要生猛,他考中秀才的年龄是8岁……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其他人考中秀才时的年龄,海瑞,28岁,范进,50+ ……

什么是“士子梦”?其实并不神秘,好多年前至圣先师早就定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士子梦”逐渐具体化和人性化。“士子梦”不是“二代梦”,“士子梦”更多指的是你我这样普通老百姓家里的孩子,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两耳不闻窗外事,捡到东西会交公,然后我们成功通过高考,成功通过考研,成功找到体面的工作,在繁华而陌生的城市最终进化成为“凤凰男”。

“士子梦”也不止步于“凤凰男”的打怪升级,“理想”这种东西现在叫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严嵩和张居正那个量级的士子心中就是自己的抱负了。也就是说,不惑之年之前的严嵩和而立之年之前的张居正,他们就是镜子两侧的你我,有颜值、有才华、有梦想、有原则、有热血,他们心中都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但四十之后的严嵩和三十之后的张居正,最终却从镜子的两侧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但使用的却是同样的步伐,留下的几乎是同样萧索的背影。

那一年,是正德十六年,严嵩已经四十一岁了,他终于熬到进京。虽然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但职场却并不是考场。这个岁数了,满腔热血想要实现理想的严嵩遭遇了更多的白眼和鄙夷。是啊,同年龄段入职的早就成副总了,宝马奔驰国外游早就成朋友圈常态了,而自己还在跟新入行的小鲜肉们争夺表现的机会……那一年,是嘉靖三十三年,杨继盛拼死上书,严嵩炙手可热,徐阶韬光养晦,整个朝廷你争我斗,一片腥风血雨。三十难立的愤青张居正被碰得头破血流,最终三十而已,被迫回家。他不明白为什么领导和同事低端成这个样子?到处都是中年油腻,人俗、心黄、嘴欠、手懒,想要实实在在做点儿事儿为啥就这么难?

在一个个令人窒息的不眠之夜,这两个当年的“神童”终于参悟了官场和政治,也许还带着恨吧。严嵩和张居正为什么要书写在一起?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一路走来,因为他们都最终将书生气生生熄灭,因为他们都参悟到相似的权术真谛,这两位后来都成为明朝最高阶的权术大师。甚至在个人享乐方面,严嵩和张居正都属于那种极端奢华的人,手脚都不干净,张居正当年回家探亲坐的骄子需要32人抬,里面起居室、会客室、洗手间等一应俱全,现在的房车也不见得比张相公的大轿子舒服啊。

下载地址

  • PC版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