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侠官网 - 最好的电脑系统下载网站!

  • 软件介绍
  • 人气下载
  • 下载地址
  • 网友评论

文白对照全译《读通鉴论》 上下 (清)王夫之著

老先生写这些史论的时候,估计已是暮年,然而激情依然,所以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历练史识开拓心胸,也是陶铸文学素养,形成文学品味。试想想当年雪夜封山,老先生抿一口苦涩二锅头,对着环堵萧壁,呵口暖气,索索写下数行文字,天地无声,惟心头有两两血过。

读通鉴论注释版pdf全文免费阅读

资治通鉴之通鉴文白对照全译pdf图片预览

精彩试读

一个时期以来,一场“通鉴热”在图书出版发行界方兴未艾,不断升温!

《资治通鉴》、《续资治通签》、《明通鉴》、《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纲目》、《纲签易知录》标点本、影印本、白话本、文白对照本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然而,大家似乎都不应该地遗忘了一部通鉴学巨著-《读通鉴论》。这是一部与《资治通鉴》配套的导读、必读的史论杰作,其作者即明末清初一代哲人、一代儒宗、一代启蒙思想家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湘西蒸左石船山,自称船山遗老,故世称船山先生。其祖上“世以军功显",自高祖王宁以下改武习文,曾祖王雍“以文名著南楚”,官至江西南城教谕;祖父王惟敬因“不事家人生产",家道中衰;到他父亲王朝聘时,家境已是“薄田仅给膻粥”,生活比较困难。父亲王朝聘,叔父王延聘,兄长王介之、王参之,皆学识广博,形成了朴实儒雅的家学风范,对王夫之的生平、学识和思想都有积极的影响。

王夫之所处的17世纪,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中国则处于明清易代的“天崩地解”、“神州荡覆,海内陆沉”的历史关头,这样的历史环境不仅决定了王夫之一生的曲折和坎坷,也造就了一代哲人、一代宗师。

王夫之从幼年就奉父命跟从兄长王介之读书,4岁启蒙,7岁已读完

《十三经》,10岁学“经义”,14岁中秀才,入衡阳州学,16岁从叔父学诗,参加衡州府岁试,名列第一。18岁,两应乡试,均未中,19岁,从叔父读史,同年娶衡阳陶万梧之女为妻。20岁时,赴岳麓书院读书,组织行社、匡社,参加“须盟”诗会,24岁中举,次年入京会试,由于交通被起义军切断,辗转返回,其“进士梦”破灭了。

明亡后,王夫之写下了《悲愤诗》一百韵,隐居南岳“续梦庵”,经过了两年研读著述的生活。1646年,鉴于农民军联明抗清,形势变化,他只身赴湘阴,上书南明总督监军章旷,“指画兵食”,未被采纳。后又在家乡衡阳组织力量,举兵抗清,战败后南下,活动于桂林、肇庆之间,就任南明永历朝行人司行人,在吴、楚两党的争斗中,他仗义直言,几于不免。后以母病返乡,誓不剃发,流亡湖南各地,躲避清兵的缉捕,开始精研《易经》,著述群书。康熙八年

(1669年),时年51岁,自题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作为座右铭。康熙十四年(1675年),开始定居于石船山麓的

“湘西草堂”,在这里度过了他晚年的7个春秋,终年74岁。王夫之“抱刘越石(刘鼠)之孤愤”、“希张横渠(张载)之正学",一生菩述极为丰富,广泛涉及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方面面,因为特殊的环境,他的著作在生前未得刻印,后来又多散佚,许多诗词稿被禁毁,留下来的著作达100多种,400余卷,800余万字,其卷帙之浩箫,堪称前无古人,后收集在《船山遗书》中,主要有:

《周易稗疏》、《周易考异》、《周易内传》、《周易外传》、《周易大象解》、《书经穆疏》、《尚书引义》、《诗经牌疏》、《诗经考异》、《诗广传》、《礼记章句》、《春秋家说》、《春秋秤疏》、《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四书群疏》、《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四书考异》、《说文广义》、《老子衍》、《庄子解》、《庄子通》、《楚辞通释》、《相宗络索》、

《噩梦》、《黄书》、《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内篇》、《思问录外篇》、《读通鉴论》、《宋论》、《永历实录》、《莲峰志》、

《识小录》、《龙源夜话》、《姜斋文集》、《姜斋五十自定稿》、《姜斋六十自定稿》、《姜斋七十自定稿》、《姜斋诗介体稿》姜斋诗编年稿》、《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姜,诗话》、《诗译》、《南窗漫记》、《愚鼓词》、《講湘怨词》

等。

这位哲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畅游学海,“资志不熟,用力不懈”,以“坐集千古之智”的博大胸怀,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宏伟气魄,以“伸斧钱于定论”的历史总结精神,“推故而别致其新”,以精深独到的睿智,精研易理,遍通群经,改铸老庄,批判佛学,扬弃程朱,反对陆王,批判地总结和发展了中华先哲的思想精华,建立了自己的朴素唯物辨证法理论体系和进步的社会历史观,超越前哲,启迪后人,被誉为“华夏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奠基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关于作者

王夫之(1619年—1692年,中国古代明末清初),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居石堂山,又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曾经和管嗣裘在衡山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潜回广东、广西,最后在衡山石船山麓定居著述。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等。

王夫之的研究领域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地学,专精于经、史、文学。批评程朱的唯心主义,总结古代唯物主义思想。

读后感

朋友介绍读的,实在难以同意许多观点,儒家真能治世么?没有汉高祖以重利相诱,有可能得到一代名将韩信的鼎力配合以成就一番伟业么?要求平民百姓个个像孔子那样不求名利根本是不切实际的事。白话翻译无任何职业操守可谈,大段大段地直接重复文言文而未经翻译,有时明显看得出译者的文言文功底不够,对原文根本不理解。

友人买过一套《船山全书》,煌煌四十册,很是壮观,那间租来的小屋子要堆起半个墙。我问过他为什么要“斥巨资”买王船山,他说这人的经历……唉。下面的解释忘了。後来我浮光掠影地也了解一些晚明遗老的身世,知道船山立身之艰苦卓绝,就连亭林、梨洲诸大儒,也有愧色。但我至今不知道那友人说的是不是这,抑或是别的什么。不过答案对我已不重要,读书如缓辔而行,自家体贴出来的,某一天说出来,会有莫逆于心处。就算不同也无妨。

我承认接近王夫之挺难。他总是裹挟着满腔愤怒,吐出很长的句子,褒贬不遗余力。他的长句简直破坏了汉语的美感。比如随手翻到的这句:“处天人伦*叙之介,谋国于倾危不定之时,而奋激尽言于猜主之前,以博人之一快,大臣坐论格心之道,固不然也。”(唐德宗22条)一个“然”字,指代前面四个片语,句子明显头重脚轻。读的时候经常要大段向下扫,否则不知说的什么。我猜如果南朝人表达这意思,可能会换用四个不同的否定表达,配上前面四个片语,比如“岂是”“固非”之类。这样的搭配前人病其合掌,但节奏短促跳跃,我倒觉得很舒服。当然,如果那样,文字里彻骨的悲愤也没了。这是小节,从君所好。

跳过文字障,我发觉船山的世界其实很丰富。有个师弟好像觉得他满纸理学的滥调,《读通鉴论》读不终卷,已恹恹思睡矣。这书我读过西汉和东晋宋齐的部分,照我看,与其说是理学的,不如说是历史的。感时伤世,旧日史家自古而然。然读宋人李焘《六朝通鉴博议》,觉其所感之事薄,读此书,知船山所感既深且痛。我对明史的了解,只限于孟森先生的讲义。此书的西汉部分,眼下也不在手边,今仅凭印象,说我能记住的几处。

论惠帝。高帝死後,有惠帝和吕后。晋武帝死了,是惠帝和贾后。明太祖死了,有建文帝和马皇后。二世之主立基不稳,女主当权,其间的联系船山已自揭出。

论贾谊上疏。贾谊上疏里重要的一条是讲教育皇子。船山大发了一通议论,说大臣教育也要得法,也要保护这大臣,否则孩子大了怎样怎样。这段乍看非常奇怪,和《通鉴》本文毫无关系。我猜想这是在感慨张居正与万历皇帝。

论武帝开边。武帝用兵三越,朝臣反对。後世史家也多诟病武帝穷兵黩武。船山讲了一套道理,说疆土应以天堑为界。石敬塘割弃幽燕,此下一千年东北不宁。我们老称颂祖师爷弥天道法,不知古人已经道此。

论宣帝与元帝。元帝纯用周道,宣帝斥之,谓乱我家法,必太子也。元帝一朝,朋党竞起。船山言其因在于宣帝不早立太子。(忘了是不是说别的皇帝)当时读到此,不禁深佩古人。及再思之,乃更恍然。我猜想船山必有万历朝争立太子一事在胸。此事为祸至惨,直至明亡不能止歇。南明之败,也可说败于当日之朋党。这该是古事今情的绝好范例。

论曹操。魏武奸雄,几乎早成定论。但操集中有《气出唱》诸歌,孔融有六言之诗。船山说,英雄起事,必有公心。分剖孟津会盟一节,颇为细腻。与此相似,对刘裕也有很多好评。我猜想这是在说明太祖。出身卑微,固可以天下之仇为己仇,以天下之愿为己愿,奋发猛进,舍死不顾。等到功成势满,方敢窃叨天位。若是一开始就觊觎大宝,必然身死族灭——这可说是船山的一种历史哲学。

论吕布。船山说蜀先主之高即此事可见,盖反复之人一日不杀,祸乱一日不止。如此咬牙切齿,可能是在念叨吴三桂。

以上所说,是我的猜想,不敢必是。至于其他,还有很奇怪的条目,比如为什么对汲黯有那么负面的评价,我想也该是有感而发,一时说不清。我也不想硬作,把我的想法贯彻到草木皆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明季史事,是遗民挥之不去的痛。汉朝亡了,我们把汉人的子孙仍叫汉人;明也亡了,多少人还记得,一轮明月,曾是一代人诗里加了密码的乡愁?

下载地址

  • PC版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