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侠官网 - 最好的电脑系统下载网站!

  • 软件介绍
  • 人气下载
  • 下载地址
  • 网友评论

重访灰色地带pdf是刘海龙写的关于传播学的书籍,主要是对拉斯维尔、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以及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等的研究与分析,给出了一些新的传播研究。

重访灰色地带pdf

重访灰色地带pdf内容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从那些被有意收编或无意误读的"灰色地带"入手,结合新发现的材料和语境,重新诠释传播学经典文本,以颠覆传播学术史主流叙事的霸权,寻找新的视角,解放传播研究的想象力。本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重写传播学术思想史,在对拉斯维尔、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学派的失踪、本土化话语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推翻了目前的定论。

作为一个贴近意识形态的舶来学科,中国传播学的经验在诸社会科学中并不特殊。对传播学术史的反思也可为中国当代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在天使与妖魔之间的哥伦比亚学派

近年来传播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重写学科历史的潮流,有研究者将这些研究称为传播研究的新历史。[1]所谓“新”,是指打破了由施拉姆提出的、被传播理论教材确认的传播研究“四大奠基人”的神话。对这个神话的质疑由来已久,比如批评它强调美国传统忽略欧洲传统、扬实证传统抑批判传统等,然而传播研究的“新历史”强调的乃是被四大奠基人叙事所掩盖的社会语境与意识形态,比如以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代表的大资本对学术研究方向的支配[2]、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以研究为名实施的“心理战”计划[3],以及学术界和产业界交织构成的环境对学科体制化的左右等[4]。这些揭秘式的研究固然说明了“传播科学”进步叙事虚伪的一面,却并未对传播研究的学术逻辑做出深刻的反思。此类知识社会学研究是站在传播研究之外观察传播研究,而对于传播研究者而言,更需要一种从传播学内部反思传播研究的视角。

中国的传播研究从引进之初便在“科学”的名义下,未加批判地接受了许多理所当然的知识。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对经验学派的评价。在传播学引进之初,因为追求科学主义和去政治化,经验学派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成为当时中国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尽管也介绍了不少欧洲的、北美的批判理论,但占主导地位的学科史叙事还是经验学派的发展。[5]近年来的对外交流和译介又让我们接触到相反的一套批判理论的叙事,在求新求异的同时无形之中又人云亦云地接受了批判学者的立场,简单地将经验学派看作传播研究陷入困境(如果有的话)的罪魁祸首。这导致我们对于经验学派的认识在天使化或妖魔化的两级之间摇摆,却忽略了对经验学派本身进行自内而外的反思。本章希望通过解剖有关哥伦比亚学派的两种冲突的话语,清点哥伦比亚学派的学术遗产,同时也以此为例,反思学科叙事中的意识形态。具体来说,本章希望将有关哥伦比亚学派的两种相反的看法并置,使两种话语内部的矛盾性自我呈现出来。同时,从那些有悖于哥伦比亚学派刻板印象的人物或理论入手,通过考察思想史的灰色地带,展现学术发展逻辑中充满偶然性和复杂性的维度。本章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在传播思想史上,有关传播研究的哥伦比亚学派的矛盾形象是如何形成的?(2)是否存在不能简单归入上述两极分化的形象的哥伦比亚学派的成员或成果?(3)如果有,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处于“灰色地带”的哥伦比亚学派?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拉斯维尔:被误读的传播学

“奠基人”

缺乏传承的“卡里斯玛”

《社会传播》的W

拉斯维尔模式≠拉斯维尔的传播观念

注意结构研究与驻防国家

从宣传研究到世界注意结构调查

第二章 超越有限效果理论:哥伦比亚学派

及其批评者

在天使与妖魔之间的哥伦比亚学派

为什么哥伦比亚学派会成为众矢之的?

哥伦比亚学派=有限效果?

为什么哥伦比亚学派会被贴上

“有限效果论”的标签?

抽象的经验主义还是方法的多样主义?

管理学派的是与非

丰富多彩的灰色地带

第三章 帕克与传播研究的芝加哥学派神话

传播研究史的话语争夺

为什么是帕克?

连续中的断裂

从进化论到效果研究

断裂中的连续

传播研究与知识社会学

第四章 宣传的理由:被忽略的伯内斯及《宣传》

传播思想史的学术偏见

创造有利于“宣传”的环境

多元主义与社会秩序

从公众被诅咒到双向互惠

宣传的“科学性”

第五章 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

“传播”还是“交通”?

社会学传统的传播研究

中国社会学者对传播问题的探索

新闻学传统的传播研究

断裂中的连续

重构记忆

第六章 孙本文与世纪初的中国传播研究

为什么是传播研究?

为什么是孙本文?

公众意见:从社会态度到社会控制

社会学与中国早期传播研究

第七章 “传播学”引进中的“失踪者”:传播批判学派

与中国早期的传播学观念

施拉姆访华:中国传播学兴起的助燃剂

批判理论引介的“失踪”

对抗策略:“发育不良”的实证研究

模仿策略:传播学是新闻学的最新阶段?

“不成熟”的社会语境还是“两难”的社会语境?

第八章 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从关键词

的变迁看中国媒介文化研究

概念的源点:“文化工业”与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工业”概念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文化工业”概念的引入

错位的批判与通过符号资本展开的争夺

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

重新定义“文化产业”

第九章 寻找听众:中国传播研究中的创造性互动

新闻学者:传播研究在中国的第一批听众

理想的听众和实际的听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传播研究在经济领域的新听众

听众还是委托人

学术独立与多元的听众

第十章 从受众研究看“传播学本土化”话语

从应然到实然:两种“传播学本土化”

中体西用:三种受众研究

暧昧的“传播学本土化”话语

第十一章 传播研究本土化的两个维度

本土化焦虑的产生

本土化问题的提出方式

充满争议的本土化标准

本土化话语背后的张力

多元竞合的本土化

下载地址

  • PC版

下载地址: